可信数据空间与大模型双轮驱动,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迈入“价值创造”新周期
2025年8月14日,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《中国隐私计算平台市场份额,2024:可信数据空间激发新增量》报告显示,中国隐私计算市场正处于关键发展期,受到数据要素市场化和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双重推动。
数据要素项目成第一拉动力
IDC 指出,市场增量主要来自各级政府主导的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随着“数据要素×”行动全面落地,地方数据集团、数据交易所围绕公共数据开发、数据资产入表等场景,密集部署隐私计算节点,形成了节点密度高、功能多元、单体规模大的项目特征。
报告建议技术厂商把资源重点配置在政府类及可信数据空间场景,打造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标准化产品,以形成持续收入。
大模型渗透带来第二波增长
生成式 AI 的爆发使“公有算力调用”与“数据隐私保护”之间的矛盾凸显。IDC 认为,隐私计算正在成为大模型规模化落地的“安全底座”。
目前,头部厂商已推出面向大模型训练、推理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方案,并在金融、零售、政务等行业落地试点。
竞争格局:蚂蚁数科连续三年领跑
市场份额方面,蚂蚁数科旗下摩斯(Morse)平台以 36.7% 的占有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。
- 产品层面:摩斯融合多方安全计算、联邦学习、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,实现“数据不出域”的多方协同计算;FAIR 平台叠加区块链能力,为数据治理、供需撮合、共享计算、审计追溯提供全链路服务。
- 行业落地:已在金融、零售、互联网、政务等 10 余个行业服务数百家客户。某头部商业银行通过摩斯隐私计算半年内新增活跃用户 30%,交易规模提升 60%,营销成本下降 20%。
商业模式加速演变
IDC 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,隐私计算正从“合规驱动”转向“价值驱动”,技术服务商开始由“卖软件”向“结果付费”和数据分润模式转型,以破解商业化瓶颈。
未来,技术路线的分化、场景适配深度及与大模型的一体化交付能力,将成为厂商竞争的关键。
未来展望
IDC 最后预测,在数据要素市场化与生成式 AI 的双向驱动下,隐私计算市场将保持增长,并有望在 2025–2027 年迎来新一轮加速周期。
隐私计算作为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的关键技术,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,其与大模型的融合应用将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